詹邈

hubbard
May 12, 2024

--

生活在西元1054年至1088年之間,是湖北省利川都亭裡銅鑼壩人,是一位著名的古代學者和文學家。根據《施南府·選舉志》的記載,他在宋元祐三年(1088年)的博學宏詞科考試中榮膺第一名,展現出了卓越的學識和才華。

詹邈自幼父母雙亡,家庭貧困,但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即使家境艱難,僅靠家中養鴨賣蛋換取日常所需,也依然矢志不移地追求學問。他利用木盤裝沙的方法練習書法,這種機智和堅韌的精神在當地傳為佳話。最終,憑藉自身的努力和天賦,詹邈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成就了一段勵志佳話,成為了當時人們讚揚的對象。他的事蹟反映了其在艱苦環境中不屈不撓、立志求學的精神風貌。

陳世凱(1629–1689年)

字贊伯、紫山,湖北利川人,是清初時期的一位知名軍中將領,因勇猛善戰而被人譽為「陳鐵頭」。陳世凱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際,清順治元年(1644年)滿清入主中原之後,雖然清朝已經在全國範圍內確立統治地位,但在雲貴鄂川等南方地區,仍然存在著大量的明朝遺民和反清勢力。

陳世凱十五歲時,便接過了黃氏家族在利川世襲的「百戶」軍權,年紀輕輕便肩負起守護一方安寧的責任。他積極響應和支持南明政權,尤其是在南明大臣何騰蛟麾下效力,力主抗清復明。然而隨著清朝逐漸穩固對南方的控制,陳世凱的時代背景決定了他最終未能實現恢復明朝的願望。

陳世凱的事蹟展現了其在動盪時局中挺身而出,忠誠於自己信念的品質,以及他作為軍事將領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和領導能力。遺憾的是,史料並未詳細記載其具體的軍事成就和生涯轉折點,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清初的湖北地區是一位備受尊敬的軍事人物。

黃中

黃中,明朝嘉靖年間,世為蜀人,是龍潭安撫司司主黃俊的長子,擔任支羅峒峒長,現今支羅位於湖北省利川市謀道鎮地界。黃中因其父黃俊被冠以貪婪殘暴的罪名而一同被捕入獄,黃俊在獄中逝世,而黃中被充軍至廣西南寧永衛。黃中後來逃脫並聯合各地反明勢力進行起義,是土司族人中反抗明王朝壓迫的驍勇將領。

陳煥春

1953年3月20日出生,是湖北省恩施市人,中國著名的家畜傳染病學專家,現任華中農業大學副校長、教授。他在豬偽狂犬病的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包括率先確定該疾病在中國的爆發流行情況,分離鑑定病毒,研發多種診斷方法,並提出有效的疫苗和根除計畫。陳煥春也因此獲得了許多國家級科學研究成果獎項。

唐崖土司印官田氏

唐崖土司印官田氏,是明末湖北省施州鹹豐縣龍潭司鄉人,同時也是龍潭土司安撫使之女,嫁給唐崖土司安撫使覃鼎為妻。她以深明大義、顧全大局而聞名,透過與覃鼎的和親,成功消除了唐崖與龍潭兩土司間的矛盾,促使雙方達成長久和平共處的局面。

田旻如

田旻如(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初名琬如、明如,字侯期,號碧峰,是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容美鎮人,是世襲湖廣容美等處軍民宣慰使田舜年的次子,為容美土司的末代土王。他年少時寄籍荊州,後來在京師國子監就讀,並進入了皇家侍衛隊。田旻如身處清朝康熙年間,親眼見證了許多歷史事件,最後拒絕接受清廷改土歸流政策,不願進京,終致悲劇結局。

黃玉山

清末至民國時期的慈善家和社會運動家,積極參與地方公益事業,支持社會進步。

覃伯堅(1132~1206)

宋朝時期的人物,湖北恩施人,曾擔任南宋時期的施州行軍總管,被稱為“覃將軍”,是恩施、利川、宣恩來鳳巴東等地覃氏家族的直系先祖。

秦國鏑(1876年 — 1940年)

土家族,出生於湖北省恩施鹹豐縣丁寨鄉,是民國時期空軍的創始人,曾出國留學,對近代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覃伯堅

南宋施州行軍總管,史稱“覃將軍”,是恩施、利川、宣恩、來鳳、巴東等地覃氏家族的重要祖先。

田世爵

字廷器,號龍溪,是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容美鎮人,生活在明朝嘉靖年間,擔任過湖廣容美宣撫使的重要職務。他出身於土司家族,是田秀宣撫使的第七子,自幼命運多舛,經歷兄長謀權篡位導致的家庭變故,幸得乳母覃氏夫婦的保護與撫養得以成長。他在明正德二年(1507年)襲職,此後執政長達四十餘年,對容美土司地區的管理與發展作出了顯著貢獻。

田世爵在其任期內,能夠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對土司地區的行政管理和地方安定做出了努力,鞏固了土司製度的運作基礎,並且表現出一定的政治智慧和治理才能。他的事蹟反映出了明朝時期土司製度下地方領袖的社會角色和歷史地位。

溫朝鐘

晚清時期湖北省鹹豐縣人士,是「鐵血英雄會」義軍司令總長,參與了反對清朝腐朽統治的鬥爭。

田九齡

明朝嘉靖年間容美宣撫使田世爵的兒子,被譽為容美田氏詩人之鼻祖,是容美土司歷史上著名的第一位詩人,著作有《紫芝亭詩集》。

--

--